河道加筋固濱籠簡介
河道加筋固濱籠主要用于河道擋土墻的修建,是專門為柔性擋墻結構設計的一款石籠網產品,它機構簡單,施工方便,成本低,使用效果好,壽命長,具體作用如下:
1.優良的生態作用
河道加筋固濱籠與填石的孔隙為水體流動創造了條件,有利于實現水與周圍土體間的自然交換,為水中生物及微生物創造生存環境,從而增強了水體自凈能力,保護和改善了水源、水質。填充料空隙留住了水流中攜帶的土壤,為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條件,即使不撒種子也會自然長出植物,實現了優化、美化環境、改善和恢復生態環境的作用。
2.良好的透水作用
用河道加筋固濱籠施工構建的擋土墻和鋪設的護坡,網箱內的填充料為松散石塊,存在較多的孔隙,利于砌體后填土和護坡下土層中孔隙水的排出,地表水一旦入滲土體中,則可通過砌體較快的排出,形成微循環,有效降低地下水位,從而減少墻體后和坡下的地下水壓力。石籠網箱結構在滑坡治理以及泥石流的防治工程中,水及時排出降低了墻破壞的幾率,同時墻體良好的變形能力能夠有效的緩沖突發的外力沖擊。
3.穩定整體結構作用
石籠網片系專用石籠網機織成的雙絞網格狀結構,局部的損壞不會造成箱籠整體性損壞。河道加筋固濱籠有適度的變形能力,可將全部工程連成整體,也可以分段布置,即使有不均勻沉陷出現,整體結構也不會產生裂縫或出現嚴重的問題。
4.降低工程成本作用
河道加筋固濱籠制作工藝簡單,用料少,施工便捷且運輸方便,受氣候干擾小,且適宜于機械化操作,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也加快了工程進度。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成本,節省了人力物力。
5.很好的景觀作用
河道加筋固濱籠結構的易組合性以及顏色的多樣性,可以為我們提供各式各樣的結構造型設計,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。通過結合植草坪、花木、庭院、假山等元素為人們打造出靚麗的風景。
6.阻止水流抗沖刷以及風浪襲擊對河道的破壞
河道加筋固濱籠可用于護坡、護腳、擋土墻工程,加筋固濱籠結構的防沖系數要高于傳統拋石防護工程。受水流沖刷影響,石籠網護墊內的塊石即使產生位移,變形后的箱籠結構會產生新的平衡,總體完整性不會遭到破壞。石籠網結構為柔性結構,箱籠內填石塊或其他材料存在一定空隙,風浪浪峰上拍時,浪花被粉碎,減少了浪壓的沖擊力,風浪浪峰退下時,因箱籠的空隙,不會造成真空吸力,降低了對防護工程的破壞力度,加之整體結構可在風浪力作用時自行微調,可有效避免墻身出現裂縫。
河道加筋固濱籠擋墻施工
1.基礎處理
河道加筋固濱籠擋墻的基底及其密實度、基礎網箱入土深度和輪廓線長度及寬度需提前做好準備,按有關要求施工。對于基礎較差的地基土質,需做好地基處理,可采用水中拋石及淤泥拋石擠淤處理。
2.河道加筋固濱籠擋墻砌體應符合以下要求:
1)網箱組砌體平面位置須符合設計圖紙要求;
2)網箱層與層間砌體應縱橫交錯,上下聯結,不允許出現通縫;
3)每層網箱組均應適當放置“丁”字箱體;
4)砌體外露面應平整美觀。
3.河道加筋固濱籠擋墻砌體后填土應分層夯實,每層填土厚度宜控制在20厘米左右,墻后散拋石須分層拋填,每層的控制厚度為30厘米。
4.組裝河道加筋固濱籠
1)隔板與網身應成直角相交,經綁扎形成長方形網箱組或網箱,隔板與網身的四處交角各綁扎一道,然后在隔板與網身交接的地方每隔25cm綁扎一道,端頭處的隔板與網身間的相鄰邊絲處須采用組合線聯結,用綁扎絲分一圈然后兩圈的規律重復纏繞聯結(絞合相交部分兩圈,邊線相交部分一圈);
2)綁扎鐵絲須與河道加筋固濱籠同材質且綁扎鐵絲要雙股絞緊;
3)進行網箱組間的連接綁扎時,先把相鄰網箱組的上下四個角各綁扎一道,然后進行網箱組的上下框線綁扎,間隔25厘米一道,同時還要對相鄰網箱組的網片結合面以每平方米2處均勻綁扎,使網箱組結合牢固;
4)外露部位的網片,應在每次網箱內填石三分之一高度后設置加強筋(也稱拉筋線),呈“八”字形向內拉緊固定。
5.填充料施工
1)河道加筋固濱籠內的填充料應堅硬不風化,粒徑不應小于網孔直徑;
2)填料時須均勻地向同層的各箱格內投料,不可以將單格網箱一次性填滿,須分次裝填,一般應控制在一次30厘米投料厚度;
3)頂面填充石料宜適當高出網箱,且要采用小塊碎石填塞密實;
4)外露面的填石應人工或是機械整平,石料間應相互搭接;
6.格賓石籠網箱封蓋施工
填料填充密實且整平后就可以進行此層的封蓋了,蓋板與網箱邊框相交處應每隔25厘米綁扎一道,封蓋完成后再進行下一層的裝填與封蓋。在一層網箱施工完成后,宜將墻后填料及時填至于網箱相平位置。